章瑾瑜失笑:“多大点事,今天你早点回来再过去也不迟。”
“行。”也只能这样了,顾言甩甩手,去房间叫顾辞起来吃早饭。
两人来到镇上,先去铺子里推了车子出来,顾言拿出随身带着的小木牌。
上面写着暂时歇业的告示,当然,铺子在半个月后还是照常开,只是中间的这一段时间,他不来摆摊而已。
这天气太热,一来一回的热得他快要中暑了,他实在不想出摊。铺子也还没打理好,很多东西需要重新添置,顾辞找夫子入学的事情也还没办妥,总之,事情一堆一堆的,顾言干脆停了小吃摊的生意,专心做前期的准备。
摊位让给了一个卖包子的大婶,人挺好,空闲的时候会把叫顾辞过去,给他个肉包子。
当然,顾言不白得人家的东西,经常会装些凉面,搅拌均匀了让顾辞给送过去,让大婶也尝尝。
一来一往的,两家人都熟悉了。
顾言趁着中午人少的时候把事情一说,大婶是又惊又喜,不住的感谢顾言,又说了大堆祝福顾言生意兴隆的话。
章节目录 拜师礼
中午收摊后, 顾言去肉摊子单独买了一快肥肉多瘦肉少的猪肉, 大概一斤左右, 他拿在手里掂量了两下,觉得还行。
回到家,顾言先简单的做了些吃食,三人一狗吃饱之后, 顾言拿着肉出门。
章瑾瑜知道他干什么去,自己去屋里看书。
顾辞却巴拉巴拉的, 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他后面。
顾言问道:“你跟着我干嘛?”
“我、我好久没去看大雷小雨了, 我也想去。”顾辞眼巴巴的看着顾言,他知道兄长这是在忙给他找夫子的事情,半点都不敢松懈。
顾言想了想,答应了,本来就是为着这小子的事,让他跟着也好:“行, 等下去了不要乱说话。”
顾辞立马点头, 忙不迭的牵着兄长的手往前走。
还未进村长家的院子,顾言便听到里面小孩儿的喧闹声。
大敞的院门中,两个小孩子在地上跑动嬉闹,玩得满头大汗, 他们是村长的两个孙子孙女。
“大雷。”顾辞朝着院子中的小男孩喊了一声,正在玩闹的大雷循着声音看过来。
“顾叔叔, 小辞哥哥。”大雷满头大汗的跑过来, 把两人迎进门之后伸手就去拉顾辞:“走, 我爹今天给我做了新玩意儿,我们一起玩。”
顾辞脸一黑:“为什么叫我哥就是叔叔,我就是哥哥,按照辈分,你应该也要叫我叔叔的。”顾家兄弟和大雷小雨的父亲同辈,确实应该叫叔叔。
“可是,你才跟我大一岁啊。”大雷摸着脑袋,以前他也跟顾辞叫哥哥的,也没见他这么生气啊。
顾辞一本正经:“大一岁也是叔叔,我辈分比你年长,你若是再叫我哥哥,我便告诉你爷爷去。”
一听到爷爷,大雷瞬间怂了,立马改口:“行行行,叫叔叔就叫叔叔。”反正又不少块肉,等顾辞出了这个门,他继续叫哥哥,能把他咋地。
顾言没管两个孩子关于辈分纠正的问题,一进门问清楚村长在不在屋里之后,进门找人去了。
“顾小子,你怎么来了?”
村长正坐在桌子边喝酒,桌上放着一小碟炒熟的花生米,酒是村里人自己酿的米酒,花生也是自家田里种的。喝着小酒吃着小菜,这是村里每个上了年纪的男人最喜欢的消遣方式。
整个屋里,除了在院子玩耍的打雷小雨,只有村长在家,这也方便了顾言说事。
“找伯伯有点事。”顾言放下篮子,揭开上面盖着的布,里面是一块肥多瘦少的猪肉。
村长惊讶的站起身:“顾小子,你这是干什么?”无缘无故的送这么大一块肉过来,这到底是出了什么事?
“伯伯不要心惊。”顾言安抚的笑了笑,“我这次过来不是什么大事,只不过想求个人情。”
“求人情?”村长拉开椅子,让他坐下,“什么人情?”
“是这样的......”顾言把想送顾辞上学堂的事情一一道来,最后还不忘隐晦的说了些顾辞的勤奋刻苦,有多么喜爱读书等话语。
村长思考了好半天才消化了顾言话里的信息。
读书!顾辞!
“我父母在世的时候,一直盼着我能读好书,出人头地,最好能进得了那金銮殿,得那无上荣光,偏偏我......唉......”顾言失落的叹了口气,似乎是对往事的追悔。
顾家的那点事,村里谁不知道,那些嫉妒他们家的人觉得解气,大多数人却是觉得可惜和同情,其中村长尤是。
当初,他是多么看好顾言,希望李家村出个秀才老爷,运气再好点,得个举人的头衔,这对于李家村来说是件多么光荣的事啊。
可谁想......真是天意弄人。
“顾辞上学?这事你想好了吗?”一村之长,对于每个人的家庭环境都有一定的了解,比如顾言家里,最多也就能混个温饱的程度。
即使村长最近听说顾言在镇上摆摊赚了些钱,可他同样也听说,顾言家里天天吃肉,从他门前路过的人都闻到了。村里好些人都说顾言赚的几个钱全买吃的了,那是一点都没存住,典型的坐吃山空,不懂得持家。
现在顾言说要送顾辞上学堂,这孩子难道不知道上学堂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吗,每年的束脩书本费,都是一笔很大的支出。
“伯伯不用担心,前一阵子买吃食赚了点小钱,虽说不多,却也够送小辞上学堂的。”顾言说话温温和和,语气和眼神特别真诚,让人不由自主就想信服他。
“上学堂只是刚开始,等以后小辞年岁渐大,需要去镇上求学的时候,只怕花销会更大,你、一个人能忙的过来吗?”村长有些忧心,谁家孩子读书不是一群人供一个,节衣缩食的都差点不够。这顾家等顾辞去了学堂,家里就顾言一个人,忙里忙外的,还要负担弟弟的学费,这压力实在大啊。
顾言不疾不徐:“这个我也想好了,等小辞上学后,我会继续做生意,不管怎么着,他的学费总的能挣到的。”
村长叹了口气:“既然你已经安排妥当,我也不多说,明天中午你过来,我带你去牛家村走一趟。”
“谢谢伯伯。”顾言拱手行了个礼,招来扒在门框后面偷听的顾辞,“快,过来,说声谢谢。”
顾辞乐颠颠的跑过来,学着顾言道了谢,临走时,朝着大雷略略略的吐舌头,兴奋之情溢于言表。
******
第二天,顾言早早的起床,备上顾辞需要用到的拜师礼跟村长一起去牛家村。
李家村和牛家村相隔不远,五里路左右,两个村子经常会有往来,连小孩子之间都有跨村子的友情。
牛家村和李家村的发展形势差不多,唯一让李家村羡慕的就是牛家村出了一个教书的老秀才,据说是因为年纪大了,不想再去继续科考,便在牛家村教书育人,家里的田地全租了出去,每年收些孩子的束脩费,日子过得还不错。
顾言他们到的时候,牛夫子正在学堂,牛夫人把村长和顾言兄弟迎进屋,倒了杯茶:“来,天气热,你们先坐坐,我已经让小宁去找他了。”
牛夫人年岁四十多左右,为人爽朗大方,性子跟李大娘很像,因此顾家兄弟对她很有好感。
拜师礼-第2页牛夫人年岁四十多左右,为人爽朗大方,性子跟李大娘很像,因此顾家兄弟对她很有好感。
“谢谢夫人。”顾言和顾辞客气的接过茶杯,跟随村长一起坐在大厅的椅子上。
“你忙你的,不用在意我们。”村长摆摆手,示意牛夫人不用客气。
“瞎说什么,来着是客,再说,我可不是招待你,我招待的是这两个俊小子。”牛夫人不客气的一招手,堵回了村长接下来要说的话。
看得出村长和牛夫子家的人关系很好,开玩笑的话随口即来,叫顾言放心了不少。
接下来,牛夫人热情的问了顾言一些问题,俱都是些闲话家常的事,既不让几人无聊得尴尬,也让人聊得放心。
牛夫人尚且是这样知情识趣的人,想必夫子本人也是一位品格优秀的老师,顾言对此更为期待,毕竟顾辞要在这里呆上一两年,若是夫子没选好,学业也会一塌糊涂。
大概半个小时左右,牛夫子捻着胡子牵着一个小女孩从门外走了进来。
“奶奶,我把爷爷叫回来了。”四五岁左右的小女孩甩开牛夫子的手,蹦蹦跳跳的走进门,扑倒牛夫人怀里撒娇,“奶奶,你说了我叫爷爷回来可以吃枣糕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