院角那棵槐树抽新芽的时候,檐下的冰棱正滴滴答答淌着水。我踩着青砖上未褪的霜花,在飘着霉味的阁楼里翻出祖父的犁铧。铁锈簌簌地落,像极了去年深秋的槐叶。
树根处总盘踞着青苔,年复一年啃食着粗粝的树皮。春分过后,整棵树忽然活过来似的,把满枝绿云往南墙外抛。我常在树杈间瞥见祖母的蓝布衫,她总说槐花蜜最润嗓子,却任那些白灯笼似的花串在风里晃荡,直到暮春时被雀儿啄得七零八落。
蝉声最盛的晌午,树荫能漫过半亩菜畦。树皮被晒出松脂的香,蚂蚁排着队搬运槐花的残骸。我躺在竹榻上看云影游过枝桠,忽然发现最高处的枝干上刻着";戊寅";的字样——祖父的字迹被年轮吞得只剩浅浅的凹痕。树冠筛下的光斑在刻痕间游移,恍若某种古老的文字在呼吸。
秋雨来得猝不及防。老槐在铅灰的天幕下抖落满身金箔,叶片打着旋儿叩响窗棂。最底层的叶子最先委地,层层叠叠铺成褪色的地毯。某片残叶粘在窗玻璃上,透过水痕望去,竟像是祖父遗落的烟斗在吐着雾。西风起时,整棵树都在呜咽,将年迈的枝桠伸向云端,仿佛要抓住那些飘散的往事。
如今老槐只剩半截焦黑的躯干。雷火劈开它的那夜,我分明听见骨骼碎裂的声响。雨水混着炭灰渗进泥土,洇出深褐色的年轮。第二年春天,树桩周围冒出新绿,细弱的枝条朝着四面天空疯长,像是要弥补某个巨大的缺口。
黄昏时我常坐在树墩上。木纹里嵌着碎瓷般的虫卵,蚂蚁仍在不知疲倦地丈量时光。暮色漫过残缺的年轮,恍惚又见满树槐花簌簌如雪。远处谁家飘来艾草香,混着雨后泥土的气息,竟与二十年前的黄昏别无二致。
青石井栏上的勒痕又深了几寸。麻绳磨过的地方泛着玉的光泽,倒像是有人把月光揉了二十年,细细填进那些蜿蜒的沟壑里。正月里我擦拭井轱辘,铜轴转动的吱呀声惊醒了冻在井底的星子。
开春后井水会涨三指。苔藓顺着潮湿的井壁攀援,在青砖缝里织出毛茸茸的绿毯。晨雾最浓时,井口吐出的白烟能漫过整个晒谷场。祖父总说这井通着龙脉,可他弯腰汲水的影子映在井里,分明比游鱼还要佝偻。
夏夜井台凉得沁人。吊桶碰碎满井的银河,水纹里浮着母亲年轻时的脸庞。那时她总用井水镇西瓜,瓜瓤里渗着淡淡的铁锈味。蝉蜕粘在轱辘架上,被月光泡得透明,风一吹就成了齑粉。
暴雨来时井水会发浑。枯叶打着旋儿沉入黑暗,像被什么看不见的手拽着往下坠。井底传来空洞的回响,仿佛有另一个雨季在深处涨潮。祖父的蓑衣挂到井边第三日,檐下的水缸便结出了薄冰。
这些年井绳换过七回。新麻绳总带着山野气,要浸过半季梅雨才肯服帖。旧绳也不扔,全堆在柴房梁上,盘成大大小小的年轮。有次我解开个死结,竟抖落出细碎的枣花——分明是端午别上的艾草枯成了标本。
腊月井口腾着热气,像口煮着雪水的大锅。轱辘结冰那日,井底传来冰裂的脆响。月光顺着井壁往下爬,在冰面上照见祖父年轻时的模样:他正把刚打的井水浇向新栽的梨树,水珠悬在半空,凝成二十年不落的银河。
如今铁桶早换成塑料的,落在井里的声音轻飘飘的。电子水表在井边闪着红光,再没人说起龙脉与星子。只有那些旧井绳仍在梁上悬着,在穿堂风里轻轻摇晃,仿佛还在丈量某段未打完的时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