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607章 疟疾!怯懦的潭王!(1/1)

乾清宫内,厚重的檀香气息弥漫在每一寸空气里,烛火明明暗暗,将殿内君臣三人的身影拉得摇曳不定。李祺正与老朱父子二人议事,言语间皆是关乎安南局势与大明未来经略的宏论,气氛凝重而又热烈。

突然,一阵急促而慌乱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严肃。潭王朱梓,脚步踉跄地急匆匆跑了进来,他的发丝凌乱,额头上满是细密的汗珠,脸色苍白如纸,满脸惊恐之色。

“父皇,大哥,李师!”朱梓的声音带着颤抖,几近哀求,“能不能别让我去安南啊,那里山林密布,瘴气横生,一不小心就会感染疟疾啊……”

此话一出,原本正专注议事的三人大惊。倒不是因为朱梓的怯懦之态,而是基于疟疾那令人闻风丧胆的凶名!

疟疾,俗称“打摆子”,这个病可谓由来已久。古老的医书圣典《黄帝内经》里面,就已经有专门的篇章来论述疟疾这个病症。之所以俗称“打摆子”,原因在于,这个病发作时症状极为折磨人,一会儿冷得让人浑身打寒战,仿佛置身冰窖;一会儿又热得让人汗流浃背,如同身处火炉。患这个病的人,往往用不了几天就会瘦得皮包骨头,不成人形。

“疟疾啊!那可是瘟疫!”老朱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,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。他不自觉地握紧了拳头,仿佛在与这可怕的病魔做着无形的对抗。每一次疟疾爆发,都代表着一场大疫,代表着成千上万人死亡。“三年犹疟疾,一鬼不销亡。隔日搜脂髓,增寒抱雪霜!”老朱低声吟道,声音里满是沉痛。

李祺站在一旁,神色平静,他心里清楚,这些古人并不知道身患疟疾的真正原因。

古代的医者们本着“只要治不死,就往死里治”的原则,研究出了很多偏方,结果却把病人往死里折腾。最出名的就是“柴胡截疟饮”,该方以小柴胡汤和解表里,导邪外出;常山、槟榔祛邪截疟;配合乌梅生津和胃,以减轻常山致吐的副作用。还有“柴胡桂姜汤”、“何人饮”、“达原饮”、“截疟散”等,也是古代医家较为常用的药方。

基本上病人被这么上吐下泻一折腾,即便侥幸保全了一条性命,也差不多会落下病根,只要气候潮湿炎热,疟疾就会时常发作。而且疟疾不仅种类繁多,且痊愈后病人身体并不产生抗体可以免疫,重复感染疟疾让人们一步步走向死亡。

然而,李祺却有着十足的底气。疟疾最好的治疗手段,就是金鸡纳的树皮,可以提炼出金鸡纳霜,这是对抗疟疾的特效药,其中真正珍贵的成分,便是二战时期一盒比黄金还贵的奎宁。

金鸡纳霜这种特效药,对于治疗疟疾而言,药效不是一般的好,可以完全杀死疟原虫。疟疾由人体带原,以俗称疟蚊的“按拿斐雷蚊”传播,疟蚊叮咬带原者,疟原虫进入疟蚊胃内,配子体雌雄交配,育成大量孢子体,进入疟蚊唾腺,就能在下一次叮咬人体时传播疟疾。以往在疟疾猖獗地区,居民代代染疫,体内有抗体,但外地人很难经受疟疾折磨。

“问翁大庾岭头住,曾见南迁几个回。”北方人缺乏疟疾抗体,视岭南云贵为有去无回的瘴疠绝地,也不是没有道理的。不过李景隆早早地将金鸡纳树从美洲带了回来,所以这特效药也早就有了,压根就不用担心什么疟疾。

李祺满脸戏谑地看向朱梓,心中暗忖,这小子真是个胆小怕事的主儿啊!“放心吧,疟疾有特效药,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。”李祺的语气轻松,试图安抚朱梓。

可朱梓一听,哪里会信。他的眼眶瞬间红了,泪水在眼眶里打转,嘴里嘟囔着:“这怎么可能,这么可怕的病,怎么会有轻易能治好的特效药……”说着说着,竟哭哭啼啼地不想去安南。

老朱陛下原本还强压着的脾气,一下子就上来了。他的双眼圆睁,怒目而视,脸上的皱纹因愤怒而愈发深刻。“啪”的一声,老朱猛地一脚踹出,直接将朱梓给踹翻在地。

“孽子!”老朱的声音如洪钟般响彻乾清宫,“你竟如此怯懦!想当年,朕创业之艰辛,你可曾知晓?”老朱缓缓转身,目光望向乾清宫的殿顶,仿佛透过那层层宫瓦,看到了曾经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。

“朕从一个小小的放牛娃,到投身义军,哪一日不是在生死边缘徘徊?战场上,刀光剑影,血肉横飞,身边的兄弟一个接一个地倒下,朕却从未有过一丝退缩!”老朱的声音微微颤抖,那是回忆带来的情绪波动。

“鄱阳湖一战,陈友谅率领着号称六十万的大军,战船相连,遮天蔽日。朕的兵力不及他的三分之一,可朕怕了吗?没有!”老朱握紧了拳头,手臂上的青筋暴起,仿佛又回到了那惊心动魄的战场,“朕与将士们同生共死,在那血雨腥风中拼杀,才换来如今的大明江山!”老朱的眼神中闪烁着坚毅与自豪。

“你身为皇子,享受着这世间的荣华富贵,却连这点苦都吃不了?安南虽有疟疾,可我们有特效药,有何可惧?”老朱转头,死死地盯着跪在地上的朱梓,目光如炬,“你若不振作起来,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,如何对得起这大明的万千子民!”

朱梓跪在地上,身体瑟瑟发抖,他从未见过父皇如此盛怒。此刻,他心中满是恐惧与懊悔。“父皇,儿臣知错了……”朱梓低着头,声音带着哭腔。

“知错就好!”老朱的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,“朕命你前往安南,开疆拓土。这不仅是对你的历练,更是你身为皇子的责任!”老朱上前一步,伸手扶起朱梓,双手紧紧地握住他的肩膀,“到了安南,你要与将士们同甘共苦,为我大明立下战功!”

朱梓抬起头,看着父皇坚定的眼神,心中涌起一股从未有过的勇气。他重重地点了点头,“儿臣遵旨!儿臣定当不负父皇所望!”。

李祺在一旁看着这一幕,微微颔首,心中暗自欣慰。他知道,经过这一番波折,朱梓或许真的能够成长起来。而大明对安南的经略,也即将迈出重要的一步。接下来,筹备粮草、调配兵力、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等一系列事务,都将在这乾清宫的谋划中逐步展开。

一场关乎大明未来版图与影响力的征程,已然拉开了序幕

,而朱梓,也将在这场征程中,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,无论是荣耀还是艰辛,都将成为大明历史长河中的一段独特记忆。

@笔下文学 . www.5401.net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