偏偏事情有变,姐姐从小到大的好姐妹萧语凝,也就是那萧世子的亲妹妹,却在萧世子刚娶了那柳氏不久,便信誓旦旦地对姐姐说:萧世子与王爷、王妃都不喜欢这个柳氏,之所以娶她是为了给老王爷尽孝,如今老王爷病逝,这守孝期间萧世子不得行休娶之事,可等孝期一过,便要将那柳氏休出府去,自此与她再无关系。
甚至她还言之凿凿地告诉姐姐,说萧世子不仅不喜欢那柳氏,也不肯与之圆房。
从柳氏进门的头一天便被单独打发到一个偏僻的小苑,只有她们主仆俩相依为命,萧世子根本从不踏进那小苑半步。
不仅是这萧六小姐,那忠义王妃也不止一次地给姐姐和母妃作过暗示,表明等萧世子的孝期一过,便要将那柳氏休出,届时定要重新给萧世子新娶一门好亲事。
尽管当时彼此都未将话题挑明,可明眼人都知道,忠义王妃的意思,就是指等休出了那柳氏,便来咱们尚书府向姐姐提亲。
而姐姐便满怀期待地等着。
刚好姐姐年纪也小,三年的时间,姐姐不过才满及笄一年,这年纪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,却在她们这等有身份地位的人家而言,刚好是出嫁的年龄。
唯一的区别,就是姐姐在及笄前后也未曾把亲事订下,但至多到年底,这亲事是再耽搁不得了。
好在姐姐素有才名,又生得花容月貌,父亲又是礼部尚书,这上门来向姐姐求亲之人也是多不胜数。
父亲因宠爱姐姐,便一直以家中只有这一个嫡女为由,称要好好为女儿挑个好夫婿,多留在身边一些时间,不急于订亲。
可随着时间的推延,姐姐对那萧世子的感情已越陷越深,到如今几乎成了一种执念,哪怕听说了那柳氏并非如传说中的胆小懦弱、卑微无能,姐姐也不以为意,深信等时间一到,那忠义王府便会将柳氏给休掉,来迎娶她进门。
为此,母亲曾良苦用心地劝过,要姐姐莫再执着这段感情,把自己的青春都赔进去。
毕竟之前不论是姐姐还是父亲、母亲,对姐姐的这桩婚事,还是有着九成的把握,料定即使那柳氏不是传说中的软弱可欺,但要让忠义王府不休她,也是可能性极小。
毕竟娶一个县令之女不仅无法为王府带来相应的助益,相反会拖累王府的上升空间,使之沦落到与侯伯之家同等的地位,想再有起色便难了。
而与尚书府联姻,不仅于王府有益,于尚书府也大有益处,因而父亲、母亲这才纵容姐姐,同意了这三年之约。
可谁想,如今忠义王府却出了一个二皇子妃,且萧语凝又顺利获封县主,一个王府已出了两个贵女,将来与其他世家联姻,其地位更是固若金汤,哪还再需要尚书府的扶持!
如果传闻是真,那萧世子对柳氏确实厌恶倒罢了,可方才她与姐姐也亲眼看到了,萧世子与那柳氏关系可亲厚着呢,姐姐若再一味执迷不悟,最后只会落得年纪已大不容再挑的下场,闹不好还要被人说成是破坏别人家庭的狐媚女子,届时别说姐姐会伤心难过,便是父亲、母亲面上也无光哪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