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3章(1/1)

拓跋邺没有在军中过第二晚,他来就是想亲口对顾寒清说这句话,说完就走,临行前顾寒清拉住他的衣襟上前抱着他,在他耳边说了一句话,他想听的是顾寒清让自己相信他,但顾寒清说得却是:“别逼我。”拓跋邺心中一沉,推开他便要离开,他想要的不是威胁,但他走至军帐的门帘前明显的心慌了一下,顿住了脚步,顾寒清看他背影一滞,似要回头。二人都等了对方许久,一个没上前,一个也没转身,于是就此分开了。

拓跋邺走后顾寒清看着一地的葡萄籽,心思更重了,副官在一边询问是否要拔营,毕竟已经休整三日了,他的思绪又被拨回军务以及是否分兵上,逐渐偏离了朝中的政务。但是等到收拾妥当开始继续南行,顾寒清在马上却又开始想朝局,他的陛下走之前给他留了一队暗卫,怎么都打发不走的那种,不时出现在他的面前提醒他,他正处于怎样的窘境当中。

顾寒清本不是好战之人,但三月前却是他在百官面前提出要请缨南征梁国。

原因很简单,拓跋邺要他这么干的。在那之前,二人已经近一年都没私下说过话,平时的交集只存在于早朝和偶尔在偏殿因为紧急边事开小会,冷战是因为一年前拓跋邺逼顾寒清娶了独孤家的小女儿。

当时是因为杨皇后家的势大,拓跋邺看着碍眼了,便生出另扶一家外戚的心思,挑来选去最后定了独孤氏,独孤家已有一位不是拓跋邺生母的太后,一位贵妃,按理不该再往后宫塞人,所以拓跋邺就逼着顾寒清娶了独孤妍。此后拓跋邺亲自操局,一年里腥风血雨,原皇后杨氏一族最终还是倒了,杨皇后也被安排去了尼姑庵。

拓跋邺起意攻梁是因为他缱去和谈的使者被梁国斩首,首级被装在礼盒中返还给了魏国,拓跋邺就当着百官的面,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打开了那个盒子。

那日早朝结束后,他先是找了一群武将在偏殿开了个毫无意义的会,人散后单独将顾寒清留了下来。若是只有他二人,顾寒清肯定是当场拂袖离去,但当时偏殿里还有五六个品阶不算小的将军,他实在不好驳陛下的面子,只得留下。

拓跋邺没有认错,也没任何悔过的意思,仅仅是说了几句帝王的为难之处。他从高位上走下来,走至坐下下面喝酒的顾寒清身边,边走边说了些朝中的局势:独孤家本就是地方的豪绅,在从上谷郡到河东郡处处都是他们的势力,当时选独孤氏是因为他们最能与杨氏相抗,迫不得已,如今已有些失控的趋势。拓跋邺说:没想到独孤氏能崛起的这么快。

“树大而不倒,其根必以在地下盘踞千里,独孤氏盘踞地方,不可久留。”顾寒清一手支着脑袋一手提着酒壶,说完了拓跋邺没说的话。

拓跋邺已走至他的身边,高大的身躯遮住了他面前的烛火,投下一片阴影,完完全全将他包裹在其中。顾寒清那时没想明白拓跋邺的意思——是在拿他妻子的家族威胁他?是让他跑远一点然后自己好下手?

那一夜是二人经年未有的缠绵,拓跋邺把醉了的顾寒清抱到龙床上,放下重重的帷幔,二人在沉水香中**,次日,顾寒清就请缨要征讨梁国。

顾寒清现在在马上,身披战甲,自食他三个月前一时心软的恶果,那日在龙床之上的交颈才是他自己走进绝境的引子。

在朝还是在野,日后刀笔吏怎么写他,家族关系如何如何他都无所谓,只是拓跋邺在他耳边几句软语,他也分不清这是否真的是衷肠,他就这样自愿踏入罗网。</p>

@笔下文学 . www.5401.net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