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问宗头目,为了蛊惑人心,特意选定了一个日子。
这个日子,不是温青给他们说的,而是凌天成推算出来的,根据他们之前掌握的信息,还有最近的一些表现。
大盛朝的节日虽多,在最近却没有什么值得大肆庆贺的,只有一件事。
那就是他继位以后,开始决定动那些有反心的老臣。
这一天按理说,也不是公开的大日子。
但凌天成记得,那年他在金殿之上,宣布这事之时,满朝文武皆反对,劝他臣是国之本,不可轻动。
凌天成跟别人还有一点不同,在做某些事的时候,可能都会秘密进行。
比如要抓哪个奸臣,会先暗地里收集他的证据,再把人逮起来。
而他则会先喊一声,告诉众人,他要行动了。
他这样做的目的,并非有意放过谁,而是想在他提前的威吓下,有人能先放下屠刀,转黑为白。
那个时候他刚刚继位,是个新手,而朝中的事又过于复杂。
就算是他用心想改变,也是处处受阻,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,所以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这种行为,能让一部分人先变好。
这样就少去他一半的精力,也算给别人一个机会。
只不过,他的这种苦心,没有几个人能懂。
至少像络柯,庄昌远,荣吉这样的人,都不会当回事。
在他们眼里,小皇帝这样说的原因,只有一个,那就是他无能。
所以他们表面上跟众人一样,劝着他不要莽撞行事,暗底里该怎么着,还是会怎么着。
而且,后来这个他宣布的日子,还被人拿来笑话,说是他被逼无奈,在向众臣示弱,
自己的皇帝做不下去了。
可后来的许多事则证明,他不但做得下去,还做的很好,当初听他话,改邪归正的,他没再去追究 。
而像庄昌远这样的,他也没有留情。
于是再后来,这个日子又有了另一个意义,是皇帝大屠杀前的预兆。
这个日子的出现,让凌天成想到了很多事情,包括天问宗发难的原因,还有背后的人。
旧部重返归来,而且潜藏在京城已久,还造成这么多恐慌的事件,这绝对不是单打独斗能干出来的。
他们不但有内应,还会有很强的内应。
到韩渝在南城门市遇刺,凌天成基本已经断定一件事。
这次天问宗出来的人,很可能全是过去那些被他打压过的人,而韩渝遇刺,也不会简单的意外。
当时庄思颜跟他推测,很可能是这些人从前也跟韩英联系过,但后来韩英应该是感觉到不妙,所以弃暗投明。
他要么是不回拒了那些人的继续拉拢,要么是不再理他们。
这件事还是他从天燕国回来之后才发生的,因为在回到京城之前,他还偷换了质子们的资料。
这些资料地他个人来说,没什么大用,但对有心人来说,却是一件利器。
但像这种事,哪怕是韩英暴露了,对方真正威胁了他,他也是不敢说出来的。
所以叶元裴带着他去了天燕国质子后,也把消息反馈到凌天成这里。
同时也验证了他们的猜测。
当然韩英能在这个时候醒悟过来,凌天成还是会给他机会。
如果撇开皇帝的身份来说,他绝对是一个面冷心热的人,只要不触及他的底线,很多事情都有转圜的余地。
韩英身后大学士,在大盛着有着举足轻重的份量,切只要他手上没有沾血,很多事情凌天成都不想跟他算的太清。
但拉拢他的人不这么想。
他们费尽心思,好不容易走通的路,眼看着就要成了,怎么能达这个时候断了呢?
韩渝遇刺,不过是他们给韩英的一个警告。
凌天成虽提前安排了人,保护韩英本人和大学士府,可却没想对方会对他儿子动手,而且还是在南城的闹市里。
同样也是这件事,让凌天成意识到,对方的人安排在闹市里居多,而且禁卫军里,绝对有奸细。
在叶元裴和唐庚面前人,他更相信叶元裴。
所以这里面的大小事,在此时他便跟叶元裴说了,但没告诉唐庚。
唐庚这个人,很聪明,聪明到狡猾的地步,他可能也不会背叛凌天成,但很难让人控制的住。
而叶元裴,他是那种大智的聪明,从一开始就站明的立场。
哪怕他隐山归林,告老还乡,也绝不会与歹人为舞。
他要么忠于凌天成,也忠于自己,而他的人品在凌天成这里,才是无价之宝。
后来发生的所有,几乎都在凌天成的掌握之中。
叶元裴带着唐庚去集市 ,又跟青泽去追人,把唐庚剩在这里,除了让他继续追查白天的事,还有要撇开他,去办别的事的目的。
贾明渊这步棋是临时加的,后来证明这步棋的作用并不大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