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谓符文,即是咒符与经文。
尘世有云,上古神明,斩混沌,创天地,播万物,拟文字。
时过万载,上古的文书,一直被圣教堂所传承。
以上古神明的文字为咒符,所作的词曲为经文。
以指代笔,将体内的“真元”汇于指,落笔成符;以声唱颂,将体内的“真元”聚于歌,咏叹成文。
神明以符文为索,将神明之“元”赋予其中,造就了符文“束缚”,“相噬”,“硬化”与“封抑”的能力。
在详解这几大能力之前,我们不得不说一说神妖相克这个来源。
神明将体内的“真元”凝聚,熔炼提升,使其生命突破了自然,纯粹而完美地凌驾于尘世的金字塔之尖,被凡人称之为“进化”。妖邪将体内的“真元”打散,浸融于血骨,使其细胞发生了异变,违背了人性走向了金字塔之影的顶端,被凡人称之为“堕落”。即是一明一暗,理应不相为融。
可他们却又犹如磁石一般,达到了异性相吸的一种状态。
因为神明之“元”是凌驾于万物的“元”,庞大的胜似“天日”,而妖物血骨贪食万物,自然也不畏于吞噬这个“天日”,两者若不相克,必是相吞,而妖邪吞吃“天日”,“天日”灼烧血骨,妖近乎不死,“日”也近乎不灭,最终必是同归于终……
所以符文第一种能力——“束缚”,便是利用了神明之“元”,乃万物之端的道理,威慑住了被束缚者的“真元”,使其变成了手无缚鸡之力的凡人一般。这在压制发狂的前中期魍魉时,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符文第二种能力——“相噬”,是在圣教堂与墨家,不断的斩杀与医救时,发现了神明与妖邪的联系。他们将符文雕刻在兵器与圣物之上,用于斩杀不死之妖,或是分离人妖之血。可遗憾的是,参透上古文书之人甚少,兵器与圣物触及妖之血骨之时,又因为同归而终的结局,成了一次性的消费品。
符文第三种能力——“硬化”,实际上依然是借用了神明的“真元”,如若用于己,则会强化自己的“元”,比如洛圣人,便将自己的“真元”运用上符文,借神力,将“元”化作了可以穿透龙体的长|枪。这种化“元”为兵的本事,如今能随心所欲运用的人,除了洛圣人与圣教堂的堂主,便再无他人了。再者,符文也可运用于天地,将神明之“元”与天地之精华汇融,便可使土成石,使石为钢,亦可使风化刀,使水结冰。
最后,也就是符文第四种能力——便是“封抑”,所谓“封抑”,顾名思义,是封印与抑制,它与“束缚”的原理一样,却是需要借用更大的力量,即用大篇幅的经文,引发更庞大的神明之“元”,达到抑制对象的“真元”爆发或是破散的目的,虽已对“真元”破散的妖没有了影响,却可以很好的克制住有潜在危险的高人或是魍魉。换个说法,这种能力,既是对付友方的,亦是拯救友方的,虽一人之力难以驾驱,如若上百名教徒一同歌咏经文,便可发挥出“封抑”之力。
可问题在于,神明之“元”无穷无尽吗?
自上古,凡人便在不断地摸索发展中,进化着,堕落着。
所以说,神明即是人,妖亦是人,或许上古,斩混沌,创天地,播万物,拟文字的,本是凡人所为也说不定。
那神明之“元”,怎会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呢?
妖近乎不死,“天日”也近乎不灭。
其本质为人。
尘世有云,未有相杀,怎会相合?未有相抑,怎有相促?
那么我们所谓的善恶美丑,或许亦是以偏概全也说不定吧。
那么我们所谓的眼前的世界,或许只是一个游戏的副本也说不定啊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