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是黄子澄阻拦,齐泰就算心里还有着火气,却也是不得不忍了下来,毕竟现在他很清楚两人之间的差距,对于这位面前来说各种献策都大获成功的同僚,齐泰是心悦诚服的,便姑且压下火气,听一听方孝孺这家伙到底会说些什么出来。
若是胡说八道一通,那可就不要怪他不顾及同僚情谊了……
不过齐泰的不以为然可不代表什么,反倒坐在上位的朱允炆脸上露出了几分兴趣之色,抬手示意方孝孺继续说下去。
“大明太祖高皇帝膝下二十六为皇子,除年幼夭折数人和病逝的孝康皇帝以外,目前在京者六人,在外就藩者十九人。”
“其中外藩十九人当中还要排除秦王府和晋王府,还有目前已经被陛下削夺除爵的周王府,齐王府乃至湘王府,当然,还有在洪武二十三年自焚而死的潭王朱梓,亦是被除去爵位封号的。”方孝孺说到这里顿了一下,喘了口气便继续。
“所以目前大明真正有封国有威胁的藩王为十三人,这其中还有七位攘夷塞王,还有威胁最大的北平那位,宁城那位等等,剩余六位大明藩王手中权柄远远不及其他几位塞王,这威胁性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,亦因此这些藩王没有根本力量自然就没有谋逆之心,又何谈对朝廷的反感呢?”
话说到这里,朱允炆却是听的有些迷糊,实在是方孝孺说了半天也没有点名题要,绕来绕去的让朱允炆有些不太适应。
“方卿还是简要说明吧,毕竟此事事关天下稳定,当迅速做出决定才是。”
见陛下如此说了,方孝孺原本准备的一通长篇大论也不得不咽回到了肚子里,只能捡出最重要的部分说出。
“因此,臣认为齐尚书之策虽是可行,但却是弊大于利,并不符合朝廷的利益,更会造成比代王谋逆所带来影响更甚的问题,以此针对大同代王府一事,快乃第一要素,但却应该尽量做到悄无声息无需闹得人尽皆知,因为如果朝廷强行镇压手段残忍暴烈,震慑之意固然是达到了,可天下藩王见到同宗都是如此,心中又该作何感想,甚至有可能因此催发出第二个第三个类同代王朱桂之人!”
方孝孺说罢便躬身不起,实在是他明白自己这话说的有些过分了,摆明了说的是齐泰之策,可隐晦中暗示的却是朱允炆对于削藩之策所施手段的不光彩啊。
“放肆!”
虽然少年,可朱允炆却不缺帝王威仪,而且方孝孺这话中意思也并不难明,这才当庭发怒,呵斥于他。
此时大殿之内的内官各个收着脖子噤若寒蝉,他们还第一次见陛下如此震怒,而同殿为臣的齐泰却有些幸灾乐祸起来,反倒是黄子澄此时仍旧一言不发,露出了几分思索的神色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