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83章 幽燕来信,基业日隆(1/2)

夜风带着凉意,吹拂着袁尚的衣袍。他站在望楼上,缓缓移向城中世家大族聚居的方向。那里灯火辉煌,却透着一种与周遭热火朝天格格不入的沉寂,仿佛蛰伏的巨兽,在暗中窥伺。

水泥已成,冀州建设的引擎已被点燃。道路、工坊城、书院……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基业,是稳固统治、改善民生的磐石。

然而,袁尚深知,仅仅是物质层面的建设,还远远不够。世家大族最可怕的力量,并非坞堡私兵,而是他们对知识、对人才选拔途径的垄断。冀州六成县令、九成县丞出自世家,这才是真正的心腹之患。

书院的建立,是为了培养属于自己的官吏队伍,打破这种垄断。但书院招收的,必然是有一定基础的学子。更广大的底层百姓,目不识丁,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,如何能真正参与到这场变革中来?又如何能抵御世家利用信息差进行的蛊惑与操纵?

“得让更多人识字……”袁尚低声自语,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前世记忆里的蒙学读物。“人之初,性本善……天地玄黄,宇宙洪荒……”

《三字经》、《千字文》。

这两部书,言简意赅,朗朗上口,包含了基础的常识、道理和历史典故,是开启民智、普及基础教育的绝佳工具。若能编撰出来,配合简化的造纸术和印刷术,在冀州乃至幽州推广开来,日积月累,必能从根本上动摇世家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。

想到这里,袁尚心中豁然开朗。建设物质基础的同时,必须抓紧思想文化的阵地。这比单纯修建城池道路,意义更为深远。他转身走下望楼,回到书房,迫不及待地取过纸笔,开始凭借模糊的记忆,尝试着默写《三字经》的开篇。

“人…之…初…性…本…善…”

写了寥寥数字,便有些卡壳。毕竟年代久远,许多细节已然模糊。袁尚皱着眉,苦苦思索,笔尖悬在纸上,迟迟未能落下。

就在这时,门外传来亲兵恭敬的声音:“启禀主公,军师荀攸先生、赵云将军已抵达邺城,正在府外等候。”

“哦?公达和子龙来了?”袁尚闻言,脸上顿时露出喜色,刚才的烦恼一扫而空。他放下笔,快步向外走去,“快请他们进来!”

袁尚亲自来到刺史府前厅,只见两人已在等候。

荀攸依旧是一袭青衫,面容沉静,眼神中透着洞察世事的睿智,只是略显风尘仆仆,见到袁尚,他上前一步,躬身行礼:“攸,参见主公。”

赵云则身着劲装,身姿挺拔,面容英武,那双眸子比离开时更加锐利沉稳,透着一股百战余生的悍勇之气。他抱拳单膝跪地,声音洪亮:“云,参见主公!”

“公达,子龙,一路辛苦!”袁尚连忙上前,亲自扶起二人,“不必多礼,快快请起。”

他打量着两人,笑道:“公达清减了些,看来幽州事务繁杂,让你费心了。子龙倒是愈发精悍了,这趟回来,可得好好歇息一番。”

荀攸微微一笑:“为主公分忧,乃攸分内之事,不敢言苦。”

赵云则咧嘴一笑,露出两排整齐的白牙,带着几分年轻人特有的爽朗:“主公谬赞,云一切安好。能回邺城再见主公,心中甚是欢喜!”

“好好好,回来就好!”袁尚心情大好,拉着二人的手,“走,随我到书房详谈,我正好有许多事情要问你们。”

三人来到书房落座,侍女奉上茶水。

袁尚屏退左右,看向荀攸,神色变得郑重起来:“公达,我离开幽州已有一段时日,幽州那边,如今情况如何?”

荀攸放下茶杯,从随身携带的行囊中取出一卷整理好的文书,双手递上,同时沉稳地开始汇报:“启禀主公。幽州目前一切安稳,各项事务皆按主公离去前所定方略稳步推行。”

“军事方面,”荀攸语速平缓,条理清晰,“按照主公吩咐,优先保障骑兵建设。自各地搜罗及从乌桓、鲜卑处购得的良马,已悉数装备到位。目前,幽州可战之骑兵,已达两万三千余,皆是装备精良、训练有素之士,由赵将军亲自督练,战力强悍。”

袁尚听到这个数字,眼中袁尚听到这个数字,眼中精光一闪,难掩喜悦之色。两万三千精锐骑兵!这在汉末诸侯中,绝对是一支足以傲视群雄的可怕力量。要知道,曹操后来起家时,虎豹骑也不过数千之众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@笔下文学 . www.5401.net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