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270章 河北之行(上)(1/2)

霍骁暗中布置于易京,邺城两地的烛龙秘谍,自得到袁绍对公孙瓒发起总攻的消息,便星夜南下,赶回徐州报信,如今这两处秘谍,已一前一后抵达下邳,向统领霍骁禀报。

原本时空的易京之战,爆发于建安四年春,如今却已是建安四年冬。

“易京之战虽有所推迟,却终究还是来了!即便有部分蝴蝶效应干扰,看来河北局势......大体还是依照原本历史走向!”

霍骁心中默默思索。

他接到袁绍大军即将合围易京的消息,并不觉意外,反而敏锐察觉公孙瓒势力恐怕已是山穷水尽,无力回天了!

一念及此,霍骁不敢怠慢,立马赶往下邳州牧府,寻主公禀报此事。

当下徐州军情司四大军师,“龙凤”诸葛亮,庞统二人尚在淮南,庐江两地分头理政,陈宫则辅佐应刘备之邀出山的吕布,前往徐州各郡巡视,布置边界防务,故尚在下邳的唯有前军师徐庶一人。

刘备听霍骁所言,当即召来徐庶,三人一同商议河北之事。

在霍骁后世记忆中,公孙瓒因界桥,鲍丘之战接连惨败于袁绍之手,灰心丧志之下,便采取保守战略,屯兵据守易京防线,意在确保仅剩的半个幽州。

【注:原本历史时空,公孙瓒自兴平二年(195 年)被袁绍击败于鲍丘,就退守易京防线,历时四年,直至建安四年(公元199年)彻底被困,才兵败而亡】

不过,公孙瓒此前曾为争权袭杀幽州牧刘虞,以致声望受损,民心大失。其强盛之时,幽州世家大族尚不敢轻举妄动,待其接连失败之下,许多幽州世家便背弃公孙瓒,转投袁绍。

值此内忧外患之际,公孙瓒却并无反省补救之意,继续倒行逆施,对反对势力一律镇压。

以兴平二年为例,当时旱灾蝗灾接连而至,公孙瓒不但不恤百姓,残害幽州名士大族,甚至与袁绍互掠百姓,导致幽州百姓民不聊生,动乱四起。

即便公孙瓒有过对抗异族,平定黄巾,保境安民的功绩,更与主公刘备情义相交,为同窗挚友,但其睚眦必报,残暴猜忌的性格,也注定其可为一时豪强,却难为一方霸主!

甚至连赵云这等忠臣义士,都借兄长离世,回乡守孝为名脱离公孙瓒军。

好在霍骁早征得主公同意,派出麾下秘谍,通过糜家商会渠道前往常山,请赵云南下徐州,转投自家主公。

赵云一向视刘备为明主,二人肝胆相照,自然一口应允。

当他听说刘备欲暗中解救公孙瓒一家,从辽东水路南下徐州,便自告奋勇,率常山赵氏宗族为首的数百人,毅然前往易京,欲助公孙瓒一臂之力。

未曾想到......公孙瓒刚愎自用,即便是挚友刘备相邀,亦不愿离开幽州,反立誓与袁绍死战到底。

随着颜良,文丑等袁家众将合围易京,阴差阳错之下,赵云便也只得暂随公孙瓒死守易京,以待突围。

至于霍骁与刘备看重的另一位大才田豫,其被张合,高览以重兵攻破右北平,已退入辽西郡。

此地鱼龙混杂,豪强林立,除了田豫等公孙瓒残部,乌桓,鲜卑等北方异民族皆活跃于此。霍骁已命烛龙加派人手,前往寻访田豫下落。

以上便是烛龙秘谍,自河北传递而来的所有重要讯息。

徐庶细细看完烛龙呈上的军情司简报,沉吟道:

“主公欲劝服公孙伯圭(公孙瓒)放弃基业,南下徐州避祸,怕是不易!袁绍与其敌对多年,一向视之为眼中钉,此番既将公孙伯圭围困于易京,必要除之而后快!”

“若是赵子龙等人拼死突围,或能成事,但......公孙伯圭即便逃得性命,袁绍也必穷追不舍,绝不会放虎归山......届时......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@笔下文学 . www.5401.net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