贞观十七年五月七日,这一天对于长安城来说,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。然而,一个突如其来的通知却让整个朝廷都为之震动——所有的官员,包括各国的使节,都被要求参加一次盛大的朝会。
天还未亮,黎明的曙光刚刚透过云层洒在太极宫的屋顶上,两仪殿外已经站满了身着各色官服的人们。他们或低声交谈,或交头接耳,脸上都流露出对这次朝会的好奇和疑惑。毕竟,今天并非什么特殊的日子,为何会突然宣布召开如此规模的大朝会呢?
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距离朝会开始的时间越来越近。在这紧张的氛围中,一炷香的时间转瞬即逝。就在这时,大太监高德步履稳健地走到两仪殿前面,他的声音高亢而清晰:“诸位臣公,大朝会开始,请各位有序进入大殿。”
大臣们闻言,纷纷整理好自己的官服,按照礼部官员事先安排好的顺序,鱼贯而入。刘君邛紧跟在唐俭身后,缓缓步入两仪殿。进入大殿后,他迅速站好自己的位置,然后环顾四周,发现自己现在的位置竟然已经排到了六部中的第四位。
回想起以前,他所在的工部可是一直排在最后的,如今却能超越刑部和礼部,这让他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自豪之情。然而,他并没有过多地沉浸在这种情绪中,因为他知道,在这朝堂之上,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。
没过多久,朝臣们和各国的使者都已到齐。大殿内顿时变得鸦雀无声,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殿门处,等待着圣人的到来。终于,高德再次高声喊道:“圣人至,诸位臣公行礼。”
整个两仪殿响起大臣们的高喊:“臣等参见陛下!”
只见李世民从大殿后方迈着方步走了进来,然后高高的安坐在龙椅之上。
李世民双手虚扶道:“各位爱卿,免礼平身。”
大臣们全部直起腰板,看向龙椅上的李世民。
李世民此时面露怒气道:“想必大家都很好奇,为何今日并非什么特殊日子,就将各位喊来了,一会儿大家就会明白了。来人,宣读吧。”
一个太监拿着一份诏书走到大殿前方,他缓缓展开诏书道:“大唐讨伐吐蕃令。”
这一句话一出,整个两仪殿如炸了般,纷纷讨论起来,各国使臣相互露出惊恐的目光。
一个四品官问旁边的一个官员道:“什么,我们要与吐蕃开战?这,这不是背弃盟约吗?”
“不知道啊,我看啊,肯定是吐蕃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,才让陛下如此震怒。”
长孙无忌拿着护板指着大殿的大臣道:“肃静!大殿之上,不得喧哗。”
众人闻言,立即安静下来。
拿着诏书的太监继续念读:“大唐将文成公主下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,本欲两国世代交好,岂料松赞干布竟对大唐行欺瞒之事,早已迎娶泥婆罗尺尊公主。文成公主下嫁后,地位竟在尺尊公主之下,莫非是欺我大唐不及泥婆罗国?此外,松赞干布之子,竟娶吐谷浑亡国公主为正妻,此女一心欲为吐谷浑复国,其想法甚是危险。在该女的撺掇下,文成公主已遭软禁。如此行径,实乃欺我大唐过甚。再者,葛东赞与其子戈尔钦凌,借盟约之名,暗中训练士卒,积蓄力量,妄图再次发动对大唐之战。故而,大唐皇帝天可汗陛下龙颜大怒,遂于今日正式对吐蕃宣战。”
(我就不用文言文写这段了,明白意思就行。)
此讨伐诏书一念,顿时大殿里面,响起无数人大骂之声。
纷纷声讨吐蕃。
程咬金大骂道:“吐蕃这些小可爱,这是在欺我大唐吗?陛下,臣愿提五万大唐天兵,一举灭掉吐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