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月已逝,大宋帝国华江冶炼集团之第一分炼厂,其第一公共住宅区,静谧异常。此乃工者休憩之地,单人宿舍群整齐排列,恰似小型社区。
因产量之需,冶炼集团采全天制开工,工者须轮值当班,四班倒之工作制,令其生活规律而紧张。于斯庞大之工厂中,人人身负重任,为国家之发展奋力拼搏。
拂晓,阳光透窗洒于宿舍之床,唤醒沉睡之工者。彼等匆匆洗漱罢,易工作服,备迎新日之劳作。区务处之司号员准时吹起集结号,那清脆之声于空气中回荡,恍若召唤,使工者速集。
他们迈着坚定的步伐,走向各自的工作岗位。在这个繁忙的工厂里,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务,他们熟练地操作着机器,将矿石熔炼、提纯,为国家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今天第一轮值班的员工起床统一排队到浴堂洗漱刷牙。刷牙结束之后,在成群结队的来到区务处的公共食堂就餐。
由于第一分级分厂属于重工单位,其工作性质属于重型劳作,因此早饭的搭配较为独特,粗粮和细粮的比例为四比一。工人们吃完早饭之后,便开始了集中训练。
这些工人因其工作的特殊性,展现出了极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历代政治革命的主要力量往往都来自于工人体系。正因为如此,帝国陆军预备役的优选兵种便是工人体系。
帝国所有的帝国企业以及地方制官办企业所创办的工厂,都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军事训练标准。这些标准会按照预备役军队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减轻,以确保工人们在完成工作的同时,也能具备一定的军事素养。
早训结束后,工人们会按照点名的安排,进入各自的工作岗位,开始一天的工作。他们以高度的专注和敬业精神,投入到繁重的劳动中,为帝国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
统一配发的是这款工人制服融合了近代服饰和古代传统服饰的元素,既体现了工业工作的实用性,又展现了独特的文化魅力。
制服的上衣采用了深灰色的粗布材质,坚固耐用,适应工业工作的环境。领口和袖口则采用了传统的中式立领和宽袖设计,增添了一份古朴的韵味。
裤子部分是一条黑色的工作裤,裤脚收口,方便行动,同时也避免了工作时被机器卷入。裤腰处系着一条棕色的皮带,上面镶嵌着金属扣,既实用又美观。
在制服的左胸处,绣着大宋帝国华江冶炼集团第一分炼厂的标志,标志采用了金色的丝线,熠熠生辉,彰显着企业的荣耀。
为了适应工业工作的需要,制服的肩部和肘部都采用了加厚的设计,增加了耐磨性。同时,在制服的背面,还添加了一个可拆卸的防护背垫,为工人的背部提供了额外的保护。
这款工人制服不仅满足了工业工作的实际需求,还融合了古代传统服饰的元素,展现了独特的文化魅力,让工人们在工作中既能感受到历史的传承,又能体现出现代工业的精神风貌。(也是帝国最近流行的新服饰风格。)
第一分炼厂员工,以十人为一班组,今天他们班组负责的是危险性比较高的项目。第一班组成员佩戴帝国科工部门研发的初代防护设备。
防护服整体采用厚实的棉布制作,以提供一定的防护能力。衣身部分为长袍样式,领口和袖口处用布条收口,防止灰尘和杂物进入。
头部防护采用类似于明清时期头盔的设计,用铁片打造,内部衬有柔软的布料,以减轻头部压力。头盔顶部有一个通风孔,确保佩戴者的呼吸顺畅。
手部防护则是用皮革制作的手套,手掌部分加厚,增加耐磨性。
此外,为了方便行动,防护服在膝盖和肘部等易磨损的部位也进行了加厚处理。
这样的简易防护服在目前帝国的科技水平和成本限制下是可行的,能够为使用者提供一定程度的防护。佩戴完毕之后,在集团安检部的检查无误后,方许进入特级危险区进行工作。
第一班组长带队进入特级危险区作业之后,刚刚从中心厂运出来的一批新铁,进行材质检验。最上等的是大宋帝国科研部门高价回收,其次是帝国各大特区特批的名额。还有一批是专门供给了大宋帝国的高炉制作公司,用于生产设备。
第一批新铁已分类完成,班组长敲响了一旁的铜鼓。那声音清脆而响亮,在空气中回荡。在高处的操作员,听到了声音之后,立即挥动旗帜,动作娴熟而准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