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五百六十九章 玻璃纤维光缆加工工艺(1/2)

晚上吃饭,弟弟王胜义两口子也过来了,还带着秦艳艳,他们一家三口大人,看起来很协调,其中秦艳艳怀里还抱着孩子。

季小庆马上就把抱着的孩子接过去哄着玩,弟弟和弟媳则是跑过来坐哥哥身边。

王胜文问过他们手机制造的进展以后,便从抽屉里拿出一份图纸递过去:

“这是份玻璃纤维光缆加工的生产工艺,和数据中央处理器配套的产品,需要提前加工出来准备好。”

弟弟翻看了一下,抬头问:

“哥,那种光纤做出来了?”

“对,山东那边打电话过来,说是已经开始试制了,需要你过去看看。等过了年我回去,就安排我们厂里制造这种塑封机,和常用普通电缆同样的塑封机。”

“连设备都给我们提供?那可是太好了,我们只要建个加工产品的工厂就可以吧?你不跟我一起过去?”

“对,除了外皮用的颗粒塑料和添加剂我们提供之外,前期你们研究所,可能需要投入大批资金生产这种光纤产品,等广州市的邮电局成立了通讯公司,会用到这种产品。然后逐步推广的全国,至少这种玻璃纤维传输信号的能力,比普通铜质电缆,要强一万倍以上。广电信号转换器,可以形成一个系列产品,广泛应用于通讯公司的通讯信号的转换,每个城市都需要。”

“通讯公司?是不是邮电局把无线通讯业务分出去?”

王胜文认真地看了他一眼:

“我想让你当这个“通讯公司”的经理,同意吗?”

弟弟想了想才回答:

“哥,你是不是该考虑考虑你那个晋师哥?我觉得他更合适做这个工作。”

王胜文摆摆手:

“咱们在广州市和上海市做个试点,成功以后再向全国推广,晋师哥,就让他做上海那边的工作吧。

不过你俩要通力合作,互相帮助,共同把有线通讯和无线通讯这个项目做起来。”

弟妹陈小小问了一句:

“哥,是不是让邮电局把电话业务和无绳电话业务分开管理?”

王胜文点点头:

“聪明,按我的设想,就是让他们把有线通讯和无线通讯分开管理,把数据处理中心也分成两部分,一部分是处理有线数据传输的部分,一部分是处理无线传输的部分,两部分相互不干涉,信号靠解码器再相互传输。”

这时候弟弟疑惑地问:

“搞这么复杂干什么?”

“你现在还不理解,等再过十几年你就能懂了。”

弟妹也问:

“为什么?”

王胜文解释道:

“不为什么,这个问题放在以后解决不行吗?

这样吧,过完年,你去到山东看看,和那边那个厂里签个长期合作协议,以后长期使用他们的产品。”

“需要带资金吗?”王胜义问。

“带着吧,就跟咱爸申请五千万的资金。”

“这么少?那不用跟咱爸申请了,我们研究所自己就有。”

王胜文看了他一眼:

“怎么?你们研究所发大财了?”

弟媳陈小小插言:

“对,是发大财了,现在光上海电器厂,每年就给我们接近一个亿,现在都攒下两个多亿的资金了。

我们研究所总共才二百多人,实在是钱多的花不完,怕市里给收上去,每天胆战心惊的。”

“上海给的这部分资金还是留给上海用吧,还是找咱爸申请吧,因为成立通讯公司的话,会花很多钱的,你找他申请钱,也是提醒他,你们该要在通讯领域发展了。”

弟弟王胜义说道:

“哥,你给咱爸提个醒吧,你说的话他重视。”

“我不提醒他他也知道,说多了他烦,又要面子,又要发朝我脾气,好像我求着他办一样。

我还是跟刘源书记写个这方面的汇报材料吧,引起他的重视,争取得到省里的支持。”

吃饭的时候,跟娄爸详细说了要在港岛开发汽车产品的计划。

这让自己的父亲王润才有些吃醋,一个劲地催促自己在广州也开始制造汽车,王胜文也同意了。

不过选择由哪个工厂制造,又在父亲那里成了个难题。

王胜文给父亲的那套图纸,是后世的2.0排量的标致车型,符合那个时期广州市的审美观,如果能成功把它做出来,肯定是超出了这个时代的产品,会在市场上大卖,出口创汇也没问题。

王胜文是想在广州市的科级干部里推广开来,实现广州市政府内部人员的支持。

至于父亲纠结由哪个厂子制造的问题,王胜文则是毫不关心,因为这本身就不是问题,只有制造汽车发动机的,自己的山东媳妇季小庆在的那个广州市机械总厂,才是问题的关键。

有了汽车发动机,随便哪个工厂都可以进行汽车的组装,最好广州市建个新工厂,专门去像上海市那样,生产民用小型客车才好。

当然父亲也提到了更节省能源的运输工具,于是王胜文直接说,只要市场有需要,可以用250摩托车发动机做动力,自己给他们设计一款三轮车,既可以载人也可以拉货。

这条建议很不好,几年以后,形成了在广州市区,三轮摩托成群结队、横冲直撞的局面,这也算王胜文决策的一个误区。

所以说,后世广州市区电动车限行,是有原因的。

(调侃几句,不知道合不合时宜。电动车惹谁了?还不是为了利益?不为利益广州的法官能那样提建议吗?

呸!胡说八道!合着作者把书写这么长,就是为了把这些谬论埋进书里。)

吃完晚饭,又拿出一份协议,让季小庆以广州机械总厂的名义,和父亲草签了个合同。

父亲很奇怪地问道:

“这些都是我们广州市内部的事儿,干嘛非要签协议。”

“人家试制出发动机,你们不要了怎么办?签这个合同,是为了让双方都放心,合同签了,你们就必须考虑把生产汽车的厂家,落实到具体位置,而她们也必须生产出发动机的样品。

我那边也可以看看给她们提供什么新设备,用来加工这种新的汽车发动机的气缸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@笔下文学 . www.5401.net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